电脑固态硬盘和手机硬盘(内存)区别详解,为什么电脑硬盘经常坏,手机硬盘似乎很少坏?

如题,其实很多人应该都已经知道答案了,这里还是做一下详细的科普。
首先,这里说的手机硬盘,就是大家说的“内存”,指的是存储容量,不是运存,就是现在主流512G、1T的那个。
其次,有很多人会把电脑和手机的硬盘都称之为固态硬盘,严格来说用“两者用的都是闪存”来表述更准确。
固态硬盘(SSD)只是闪存的一种封装方式,与之对应的是传统的硬盘驱动器也就是HDD。
SSD其实是不适合用在手机上的,一是因为SSD的物理尺寸比较大,功耗要求也高;二是因为手机所承受的持续振动对于硬盘驱动器来说也是无法承受的。
所以手机上采用的是“专用闪存”,通常是eMMC(嵌入式多媒体卡)或UFS(通用闪存)的形式。
P.S.目前用的更多的是UFS,因为UFS的容量比eMMC要大一倍

那两者在性能和寿命上的差异呢?
NAND闪存
首先,性能上肯定是非常相似的,因为两者本质上都是NAND闪存。
它的优势是读写速度快,访问数据或加载程序都非常高效,且体积小、功耗低、耐用。
对于固态硬盘和手机的专用闪存,两者区别在于
固态硬盘上NAND的模块一般有很多个

手机的eMMC或UFS一般只有1~2个模块,毕竟手机的尺寸有限,又有功耗限制。一块板上还得装CPU、无线电芯片、蓝牙、触屏控制器等等……

手机上以上这些都是直接集成在电路上的,就是直接焊死的,所以你是没有办法单独更换手机里的闪存的。
P.S.有些手机允许通过 microSD 卡扩展存储空间,这也是闪存的一种形式。
闪存的寿命
闪存的寿命主要和3个因素有关
总读写次数(即大家经常提到的TBW)、关机时数据的保留时长、读取干扰问题(read disturb)。
后2个因素就不展开了,主要是第一个“TBW”。
之前“小米魔改存储”网上议论纷纷的时候,我们专门讲过这个东西,感兴趣的可以移步
简单来说就是,闪存中有很多“闪存单元”,每个闪存单元只能被擦除一定次数,然后就会坏掉,是永远无法恢复的。
所以它相对最能代表闪存的使用寿命。
不过大家并不用因此就担心闪存寿命会很低,首先为了平衡每一个闪存单元的擦写次数,闪存控制器会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延长整体的寿命。
其次,虽然现在的厂商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容量,目前新一代的
闪存单元循环次数不如以前,但考虑到我们大部分人并不会将数据反复的删除写入,而是一次性将数据写入完毕,然后就一直放着(类似冷数据,并不会频繁修改,只是保存)。
所以,闪存的寿命对我们多数人来说也绝对够用。
P.S.虽然如此,但如果是要存储重要数据的话,闪存的TBW自然是越高越好,比如Me盒的900TBW。
如果你一定要我给你一个寿命年限的话,根据目前的估计,闪存的寿命可以在10年以上。实际的寿命当然要看每个人使用的情况。
好了,知道了以上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来回答标题的问题了。
为什么电脑硬盘经常坏,手机硬盘却没听说过?
首先,不管是固态还是手机的UFS,使用寿命上差异都不大,寿命周期都在10年左右。
那为什么会造成这种错觉呢?
当然是因为手机的换机周期短
之前我们贴过一个数据

手机的换机周期基本上在3~4年,远远没有达到闪存的寿命,而硬盘这东西头几年用坏的概率是很低的(不然为什么厂家有自信质保5年)。
所以结论就是:
因为手机往往在还没到硬盘寿命一半的时候就被换掉了,这才有了“为什么电脑固态硬盘只有几年使用寿命,但是却没听说过手机硬盘坏掉的”的错觉。
最后(广告还是要有的),强调一下
存重要数据还得私有云
不管是电脑固态硬盘还是手机硬盘,如果是用于长久存储重要数据,其实都有一定的风险。
除了前面说的,一般的固态硬盘和手机硬盘不会有很高的TBW。
在防护病毒攻击,确保数据可靠性、隐私性、系统持续运行稳定性等方面,电脑、手机也和“私有云”这类专门用于数据存储的产品有一定差异,而且其中很多是底层系统上的差异。
所以,如果是要长久存储数据,做数据热备,对数据安全和隐私有很高要求的。
像Me盒这样支持分布式云计算技术的小型私有云服务器
结合MeOS这样将企业级云计算技术降维应用于个人/家庭场景的服务器操作系统。
才是更适合一般人的选择。

小小一台,摆在家里,就能享受私有云带来的便捷和安心。
etsme是采用云计算原生技术打造的个人私有云/小型私有云产品,即刻入手etsme,探索更多贴心功能,掌控自己的数字世界。